夯土墻本來就出自勞動人民之手,再次回到人民的懷抱,仍然可以策馬奔騰嘯西風。如今,在傳統(tǒng)深厚之地、農(nóng)耕風靡之所,偶爾或還保留著夯土技藝的種子。當今時代,連傳統(tǒng)文化都需要被人們呼吁保護的時期,居然還能看到這種古老的營造,沒有理由不去倍加珍惜、挽留和保護。
傳統(tǒng)建筑是土與木的藝術,只是現(xiàn)代建筑中土與木的確尷尬,土不見了,水泥來代替,木沒有了,鋼筋出現(xiàn)了。漢唐建筑以
夯土墻為基礎,輔以斗拱、檁梁、深檐等,竭土木之性,哪里還能見到呢?,F(xiàn)代是潮流與時尚的藝術,古老也有關于文明精華的藝術。而且經(jīng)過沉淀之物,味道更醇更濃,也更醉人。
任哪一位有著傳統(tǒng)文化情結的人士,都希望有一座
夯土墻建造的土木房子,面向自然,劈柴,放馬,燒火,做飯,上田,按照傳統(tǒng)風水建造的夯土墻房子,雕花欄桿,全部采用榫卯構設,沒有絲毫鋼筋水泥,撫琴吟歌,飲泉聽風,時時與悠遠的古樸作伴,好不暢快!
民間對夯土墻乘坐干打壘或土打墻,對建造夯土木房子,稱為造世業(yè)。在過去年代,一家三五個子女分家立戶,要有各自的地方,夯土墻大瓦房必不可少,這種房子取材于自然,勞作全靠手腳功夫。
造一世之業(yè),準備工作很多。提前兩三年儲備糧食,積攢工錢,買一窯瓦,河壩里打好石頭。還要砍檁子、改板子、選好房子莊基。沒有鋼筋水泥,知道敬畏自然,于是盡量遠離河溝,一般都選稍平坦的半坡地蓋房子。選好地后,請來風水先生,架羅盤、看向山、定日期,圖個吉利,弄個心里踏實。
修房要大量請來親戚朋友,這個活路大約要一整冬才能干完。一般的蓋三間夯土墻大瓦房,有錢人家就蓋三間搭一偏房。一正屋開間一丈二,進深一丈八或二丈四。進深大的隔成兩間,叫明三暗六。
這房子說復雜便復雜,說簡單就簡單,它帶著3000年的文化品位和氣息,依然博得世人的喜愛。強漢雄唐的夯土墻被風雪雨火摧倒了,但其精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那種剛強、雄勁,那種走心的接地氣,那種素樸醇厚的直指人心,住進去,品味起來,就如同穿越回去抿一口老酒。
樸之原,融現(xiàn)代科技于夯土工藝,堅持致力于新型夯土墻美學與建筑表皮的研究開發(fā),使建筑藝術、社會歷史、人文內(nèi)涵等交相融合,精湛的夯土工藝、深入的美學呈現(xiàn)和上乘的原材料,共同打造精品建筑與景觀,使
博物館、劇院、游客中心、民宿酒店、古鎮(zhèn)民居、遺址保護和旅游景觀等,無論何時,都能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