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而美麗的黃土地、黑土地上,無數(shù)個傳統(tǒng)村落像天上遺落的明珠,其中的
夯土墻民居、作坊等建筑則尤其閃閃發(fā)光,福建土樓土堡、陜北窯洞、豫西地坑院、西南夯土房、土掌房等,讓人數(shù)不過來,這些都是屬于我們的寶貴財富。
建筑藝術家、
夯土墻專家白云天先生說,一個沒有歷史深度,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的民族總是令人自豪與敬畏的。
建筑,最能代表民族歷史文化的符號之一,它們折射時代人文,映照過去時光的影子。夯土、木結構,抑或羊腸古道、紡車、老磨盤,這些為現(xiàn)代社會易忘的物件,無不正變得彌足珍貴。
在中國東南西北中,在廣袤鄉(xiāng)土大地上,時不時見到的蹤跡,可能是東南沿海的客家土樓、圍屋,西南的地方特色濃郁的
夯土墻民居、農(nóng)舍,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土窯洞,其他地方的土坯磚房......
這些歷史的標點符號,彌漫著傳統(tǒng)文明的影子,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當現(xiàn)代人學習借鑒,繼揚其文化價值之后,將會打造出真正屬于我們自己民族的現(xiàn)代建筑。
鼓鳴寨,文明中國曾經(jīng)尋常不過的
夯土墻寨落,經(jīng)過二三百年時間醞釀,許多村寨已不復存在,它卻韻味十足。
村子依山相伴、棲水而居,古色古香,民風淳樸。聳立的斑駁土墻,帶著傳統(tǒng)印痕的黑瓦,腳下是黝黑光溜的石徑、水邊搖曳的蘆葦子……一切盡顯原汁原味。這絕非現(xiàn)代村莊所可比擬,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歷史的吉光片羽在夯土墻上下翻飛游蕩,石階用大小各異的石頭隨意鋪就,隱現(xiàn)歷史的章法,這種章法獨屬于舊時老工匠,走在上面,仿若穿越到了那個年月。
現(xiàn)代人夢中的家園,赫然眼前,真實如斯,觸手可得。這些老房子沒有客家土樓那樣雄厚高大,它們靈活自在,錯落分布,借山就勢,一家一戶偎依在蕩漾的湖畔,湖清如碧,儼然一派山水田園、民居牧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夯土建成的古民居寨子,雖偏居一隅,也并不與世隔絕,它的建筑或許古舊簡陋,但絕不簡單,匠心獨運的夯筑下面,蘊含著別出心裁的施工技法,以及少為人知的秘密,令百年風雨之后的夯土墻屹立不倒,雄勁猶存。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也夯筑成一方民居建筑。人們將當?shù)氐哪嗤撂钸M木制模具,經(jīng)多次反復捶打,加入的石灰促泥土發(fā)酵,起了化學反應,由泡好的米漿滲透膠結,便可夯成墻壁,最后再糊上一層,大功告成。古法建造夯土墻屋,厚度達六七十公分,即使多雨潮濕如鼓鳴寨,幾百年后仍保持完好,堅固無比。
古村之美,美在其魂。遠山云霧繚繞,近處人煙氤氳,有山有水,山勢圍合,藏風聚氣,將人與自然緊密融合。自古的風水寶地,護佑鄉(xiāng)民安養(yǎng)生息,而清幽閉塞的一面,使其得以躲藏在浮華之后,最終保留下一脈夯土民居、一朵地域文化的奇葩。
數(shù)百年過去了,湖水仍然朝暮披金鱗,蘆葦花依然頷著首微搖,黃墻黑瓦的夯土古宅,悄悄自山腳向半山腰生長,苔痕青青的田間泥石路上,偶有寥寥身影,與黃狗一起,轉眼消失在夯土墻角。這里的歲月一如既往,如此安靜,卻一直意趣盎然,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