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夏時節(jié),卻暑意襲人,似乎到了喝茶、吃瓜、賞荷、避暑的時候。先前住的
夯土墻老房,冬暖夏涼,這時候住在里面,不用空調,都是涼意沁膚,十分自在舒爽。寫到這兒,思緒禁不住又回到遙遠的地方。
蟬歌嘹亮,夏意正濃。備受“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的煎熬,空調WiFi西瓜,成了夏天絕配。回想兒時,夏天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酷暑難耐,更有蟬鳴蛙叫,稻田飄香,窯洞乘涼,
夯土墻屋院爭食棒冰的快樂時光。如今時光一去不復,卻永遠在心間留駐了快樂與美好。
怎樣度夏消暑,唐詩宋詞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范本,詩人行住坐臥活靈活現(xiàn),人物情態(tài)栩栩如生,一處清涼避暑地,
夯土墻屋院里,長廊陰涼之下,水榭亭臺之中,少壯派煮酒論英雄,中年精英搖晃羽扇,煎茶品茗,花甲古稀之人靜味歲月,不禁感嘆時光易逝。
古人崇尚自然,認為清心靜氣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在白居易筆下,臨窗迎風,修身養(yǎng)性,一派悠然自得景象,其《消暑》詩: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區(qū)區(qū)四句,一個端坐夯土墻根大樹下,手持蒲扇,清盞飲茶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窗邊清風徐來,好不自在。
▲樸之原藝術館一角,翠貼蓮蓬,含苞待放 避暑之于古人,當選鄰水亭臺軒榭或深山掩映之古寺,在夯土墻圍攏的空間里,一席一茗一榻一扇,看滿池碧波,荷風送香,竹露滴響。唐詩人元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以健動契入古意,喜歡夜里泛舟河湖之上,享受清涼時刻;也喜歡擺瓜果,廣邀朋客,其《大暑六月中》道:“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jīng)史待風吹。”
▲夏,樸之原藝術館翠竹青青,荷葉婷婷 宋詩開山祖梅堯臣則躲進深山一處夯土墻古剎,修身養(yǎng)性,《中伏日妙覺寺避暑》中有“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句,只見禪房花木蔥蘢,長廊曲徑幽深,佳茗入口,涼自心生,詩人自然樂不思蜀。
▲樸之原藝術茶臺,三兩好友,品茗晤談 不是每個人的夏天,都能過得自在閑適,一生勤奮用功、憂國憂民的司馬光看起來就頗有愁緒,他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唐宋的夯土墻庭院,今已不見,但能想象到詩人在夜里,聽夏蟲鳴叫,看螢火在寂寥庭院飛舞,明明正苦夏,心緒卻直落秋意,煩熱劇降的字里行間,傳達著對年華易逝的不甘。
▲樸之原藝術館一角,甘暢樂飲,清涼一夏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天氣縱然再熱,到了慣會吃喝玩樂的唐宋詩人那里,在夯土墻屋院里喝茶吃梨,吟詩作詞,罷了再到郊外游玩避暑、乘船賞荷,熱意便自先消三五分。晚上更是消夏有方,要么在堂中置冰塊飲涼冰,要么庭院棚架下啜茗清談,間食瓜果。繁華大都如汴京、南京,一到夏夜,人涌不息,船流如織,夜游賞月者甚夥,皆心曠神怡。
樸之原藝術館,誠摯歡迎朋友們前來喝茶、賞荷、品建筑藝術與裝飾美學!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普慶路新村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