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桌旁,電視正對面,向土墻里挖出一米半寬、一米八長的土炕,土炕上方仍為拱形,與窯洞屋頂相仿。
電視柜旁,土炕斜對一張木床。再下來,就到窯洞最后一間儲藏室,土坯隔開,壘成門洞,外挑一幅布簾。
這既是儲藏室,又是糧倉,更是美食屋,逢年過節(jié),落了好吃的東西,油饃果子角兒、燉肉蒸雞、桔子大梨,一律歸在這里。后來食物漸豐盛,有方便面、火腿腸、牛奶,但這地兒始終就一個味兒:解饞。
▲樸之原:岔里·窯遙小院窯洞夯土墻風貌復原
窯洞極深,儲藏室卻從不設燈泡,所以極黑,所以孩子們雖好吃嘴,卻不敢來偷吃。奶奶來尋東尋西,因熟悉布局和擺放,運起雙目之力,一拿一準兒,如果取的吃食多,用籃子和手電進來便好。
儲藏室黑而陰涼,食物似乎從來不壞,簡直如天然冰箱。而窯洞冬暖夏涼,早已是盡人皆知的天然空調了??傊司幽筒?,儲存食物極好,如地窖放紅薯,始終新鮮。
孩兒們看奶奶從窯洞最里間儲藏室,端美食進去,又把好吃的拿出來,進進出出多少回,他們自己是從來不單獨去的,原因很簡單:老害怕了。
而奶奶早就講過一大串各種故事,仿佛提前打好了預防針:里屋不要去啊,有毛毛怪吃小孩兒。有一次,大姑家剛上幼兒園的小濤忍不住問:姥姥,毛怪長啥樣,是不是可嚇人那種?姥姥認真地說:是了,專吃愛搗蛋小孩。
窯洞旁另建一土坯房,斜坡頂,硬山墻,剛建成那幾年,還能住人,但風吹雨淋日曬,后墻漸向外閃,墻頂竟裂出一道縫,雖在后墻外用幾根桿子撐住,阻止裂縫繼續(xù)變大,但終究還是開裂,于是不再住人,只放些農具家什及雜物。
父親說,他們小時候吃各種野菜,包括能吃的不能吃的,餓急了其實什么都吃。糧食很少,白面更不用提,主食永遠是野菜。為了一群弟妹,爺爺奶奶和已經成人的父親,節(jié)省口糧,拼命干活,天剛亮出去,披星戴月回來,但再累再苦,都是笑瞇瞇的樣子。
過去的窯洞生活艱難,卻是童年最溫暖的地方,溫情脈脈,我們在那里吃飯,在那里睡覺,在那里成長,在那里歡笑。
▲樸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窯洞
夯土墻肌理設計與風貌復原
樸之原,致力于建筑美學集成塑造的專業(yè)機構,旗下
夯土墻及掛板,師法自然,風雨滄桑,量身定制的個性化高檔工藝,專屬品味,滿足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圖書館、藝術中心、商務辦公大樓、劇院、酒店、別墅、民宿的需求,實現(xiàn)建筑形式與內涵統(tǒng)一,成就現(xiàn)代建造與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