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遺址是中國元代北方騎馬民族創(chuàng)建的一座草原都城(1260年由忽必烈于此建元上都,是元代和元大都交替使用的兩個首都之一)的遺跡,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五一牧場境內、閃電河(灤河上游)北岸沖積平地上,這里山川雄固,草原漫漫,層疊深遠;整個遺址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外城周長達9km,保存完整,尤其適合登高遠眺。遺址的城垣、宮殿的臺基由黃土夯筑,外面包砌磚石,磚石隨著時間的流逝剝落散布,夯土墻體外露,一道道水平向的筑造痕跡訴說時間的滄桑。
元上都遺址博物館是配合元上都古都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配套項目。主要功能包括展廳、觀眾服務、藏品庫房、內部辦公、考古科研等。
元上都遺址南向5公里,有一座平地隆起的草原山峰,名叫烏蘭臺,相傳是當年忽必烈為拱衛(wèi)元上都而在此設置的烽火臺之一,山頂有一座巨大的敖包,由當地牧民長年累月以塊石堆壘而成,藍色的哈達隨風飄揚。登上烏蘭臺頂,頓覺天地的寬廣在眼前平鋪延綿,而遺址城垣的人工矩形攜著巨大的尺度,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受自然的廣袤永恒和王朝的興衰變遷。博物館即選址于烏蘭臺東側面向遺址方向的半山腰處,參觀者由南而來,繞山而行,通過東北側山腳下的道路進入博物館區(qū),有隱藏而豁然出現之感。
設計結合并充分利用現狀廢棄的采礦場來布置博物館的建筑主體,以修整被采礦破壞的山體。博物館工作人員入口設置在現狀的一處折線形采礦條坑南端,并將辦公考古科研用房沿折線凹地布置,且沿山坡形狀覆土;保留另一處現狀圓形礦坑,修整作為博物館的下沉庭院,觀眾服務區(qū)環(huán)繞著此庭院。遵循對文化遺產環(huán)境完整性的最小干預原則,將大部分建筑體量掩藏在山體之內,僅半露一小段長條形體,隱喻遺址的城垣,將其由正北向東旋轉18度,與山體等高線相交,并指向都城遺址中軸線上的起點——明德門,使建筑對遺址有理想的視角和軸線關聯(lián);而由明德門處看遺址博物館,建筑則縮為一個隱約的方點,體現出對遺址環(huán)境完整性的尊重以及人工與自然的恰切對話和協(xié)調。
沿著博物館的內外參觀路徑設置了一系列遠眺遺址和草原丘陵地景的平臺,直至到達山頂敖包,長長的路徑和不斷停駐的平臺是博物館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元上都的歷史、文化和景觀在此串聯(lián)。
另有游客接待中心(包括車庫、工作用房等)設置在烏蘭臺西南側山腳面向游客前來的方向。也采用覆土的方式將建筑全部隱藏,只留出進入庭院的開口擋墻,可由庭院通過室外階梯上至屋頂草坡。
“烏蘭”在蒙語中是“紅色”的意思,在山體裸露的地方和敖包上面隨處可見紅色的山石,“烏蘭臺”應該即是一座“紅色山巖之上的烽火臺”之意。后來建筑施工過程中開挖的山體的確是由紅色的山巖構成。因此,建筑主體的外墻和平臺、擋墻都采用了一種摻氧化鐵骨料的清水混凝土,使外露的建筑體量呈現出一種斑駁的紅色,猶如從山體中延伸而出,與四季變化的草原丘陵相應和,呈現出廣袤與蒼涼的場所氣質。
以上就是樸之原今天為大家?guī)淼那逅炷两ㄖ咐窒恚F在清水混凝土愈來愈多的運用在現代建筑中,樸之原秉承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打造的清水混凝土已被眾多設計師和客戶所認可并使用。如有需要,請撥打電話咨詢或者來樸之原展廳參觀。
•